|
【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10月24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就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有关问题。 记者: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明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国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满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记者: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法律中是如何体现的? 记者:爱国主义教育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哪些举措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 记者:爱国主义教育应如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法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爱国主义教育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目标一致、内容相通,应当在工作中紧密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此作出相应规定、提出要求。 一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紧密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血脉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爱国主义教育法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等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三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作为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首要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要求对涵育爱国主义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两者有机融合。 四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紧密结合。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一致、互为支撑。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爱国主义教育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开展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提出要求。 五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公民工作生活紧密结合。按照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规定,充分挖掘好、利用好壮美风光、历史文化遗产、纪念设施、民俗文化等资源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岗敬业,因地制宜、润物无声,让人们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和悠久文化,展现劳动之美,激发爱国情怀。 记者: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应做好哪些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同时坚持理性、包容、开放,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防止民粹主义等干扰。
|